膠原蛋白的共混改性發表時間:2020-08-21 13:42 引入其他生物材料,與膠原蛋白制成復合材料,是改進膠原蛋白力學性能的有效途徑之一,常用的共混材料有羥基磷灰石、β-磷酸三鈣、生物活性玻璃、殼聚糖等。羥基磷灰石是骨骼的主要無機組成成分,對骨質增生有刺激或誘導作用,能促進缺損組織的修復。 Cholas等采用噴霧干燥法制得平均粒徑6 μm的羥基磷灰石微球,將其混合嵌入到多孔膠原蛋白基質中得到復合支架,研究發現復合支架在低應變和高應變值下的壓縮模量分別為純膠原支架的1.7倍和2.8倍,有效改善了膠原支架的力學性能。β-磷酸三鈣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植入體內可逐漸降解,是理想的硬組織修復和替代材料。研究發現,將β-磷酸三鈣粉末引入多孔膠原基質中,有效改善了膠原支架的力學和生物學性能,能有效激活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為成骨細胞,促進血管化,并與周圍組織結合良好。生物玻璃是由SiO2、Na2O、CaO和P2O5組成的硅酸鹽玻璃,具有骨生成性和骨引導作用,與骨和軟組織都有良好的結合性。Long等通過加入生物玻璃材料,解決了膠原蛋白支架在骨組織工程中力學性能不足、多孔結構在濕態下不穩定等問題,制備出骨合成所必須的生物活性和機械穩定性的復合支架,體外細胞實驗表明該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人骨髓基質細胞的伸展和增殖。殼聚糖是天然高分子物質,其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抑菌、止血等功能。 Raftery等在膠原蛋白支架中添加殼聚糖,改善了支架的機械性能,提高了抗壓強度、溶脹率,降低了降解率;當殼聚糖和膠原蛋白質量比為25∶75時,間充質干細胞的附著和增殖顯著提高。 上一篇膠原蛋白的類型與結構
下一篇膠原蛋白的交聯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