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壞血酸的抗癌、治癌機理發表時間:2020-11-09 13:26 蘇格蘭著名腫瘤專科醫生卡梅倫(Ewancameron)與大科學家鮑林(Linus Pauling)聯合,對大劑量維生素C的抗癌功效進行了驗證。臨床試驗結果(病例對照)顯示,對于晚期腫瘤患者通過用靜脈滴注加口服大劑量維生素C(10克/天)救治,可以起到明顯效果 。馬克·萊文(Mark A.Levine)等8位科研人員研究表明:高濃度維生素C具有選擇性,在殺死癌細胞的時候,不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這樣就不會出現副作用,屬于理想抗癌制劑范疇[27]。維生素C有兩種化學形式:簡化形式(抗壞血酸;AA)和氧化形式(去氫抗壞血酸;DHA),人體中的簡化形式抗壞血酸(AA)在通過細胞膜時不能以簡單擴散的方式通過。易化擴散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s)和主動運輸的鈉偶聯轉運蛋白(SVCTs)屬于兩大類特異性維生素C轉運蛋白,它們對于血液中VC的濃度調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生理正常的人體而言,維生素C在血漿中的濃度為60-100μmol/L,但通過采用口服吸收維生素C的方法可以提高其在血漿中的濃度,最大上限為220μmol/L。無氧糖酵解是指六碳的葡萄糖分子經過十多步酶催化的反應過程,它是絕大部分腫瘤細胞的主要代謝方式,簡化形式抗壞血酸要進入細胞,必須以氧化形式去氫抗壞血酸通過GLUT轉運體,再以易化擴散的方式進入細胞,在細胞內遇到供氫體則會還原為VC,研究人員發現只有氧化形式去氫抗壞血酸能被淋巴癌細胞和白血病細胞吸收,在經過體內實驗后,我們可以知道,DHA可以有效的增加裸鼠體內腫瘤組織中VC的濃度,低劑量的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而大劑量的維生素C在靜脈給藥時能產生促氧化劑,通過在細胞外產生過氧化氫(H2O2),過氧化氫能自由通過細胞膜,而過氧化氫酶不能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從而起到殺傷腫瘤細胞,誘導腫瘤細胞死亡的作用。 下一篇氨基酸螯合鈣粉純度
|